目前分類:學前教育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學前教育


上幼兒園,和寶貝整裝出發!

文∕黃美湄 學前教育雜誌主筆

每逢5、6月,想讓寶貝過完暑假開始上幼兒園的爸媽大都忙著物色學校。除了問口碑、比才藝、論價錢來選擇學校之外,更重要的是回過頭來看看寶貝準備好了沒有?也要問自己準備好了沒?

 

每天帶著惺忪睡眼走進學校,有時還帶著起床氣;看到媽媽走開幾步,就緊拉著媽咪的裙擺不肯放手;呆呆坐在教室的一角,不管老師怎麼招呼就是不肯加入活動;午餐時對著飯皺眉頭,含了半天不見進展;整天課程下來,每隔幾分鐘就問老師:「媽媽來了嗎?」;晚上睡前,反覆問媽咪:「天亮亮可以在家玩嗎?」接著是一夜的睡不安穩和驚醒…。

這些畫面很多幼兒園老師和爸媽都經歷過,小小孩正在告訴我們:我還沒有準備好上學啦!

入園基本功 嬰兒期起步走

小小孩要有哪些基礎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?兒福聯盟教保組督導蕭?芬強調:「孩子入園前需要養成的基本能力,是從出生開始點點滴滴累積!」孩子的發展與成長是一連串持續的過程,不論目前是嬰兒或是2、3歲,他的所有能力、習慣都是靠著一步步的生活經驗建立起來。「不同年紀有不同的需求和準備的重點。但依附關係是最核心的部分。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盧明肯定地表示。

2歲進幼幼班的孩子大幅增加,過去只跟著保母或爺爺奶奶一人的小小娃兒,缺少和其他大人及同儕互動的經驗,一旦離開熟悉的人,自然難以適應。此外,分離焦慮也來自作息改變帶來的不安全感,蕭?芬舉例說:「團體生活每個時段的安排不同,如果孩子在家隨性慣了,吃睡都和別人不同,上學後要跟著新的步調走,就會因為生理需求不能滿足,而衍生成心理的不安。」

媽咪愛掌控 親子難逃焦慮

其實,大人的不安也很明顯,盧明說:「自己照顧寶寶,對寶寶呵護得無微不至的媽咪更容易如此!」如果媽咪生活重心都在孩子身上,一旦孩子上學脫離自己的生活視線,無法掌控孩子的一舉一動,就會開始擔心,很容易變成對老師、對孩子的不信任,孩子一放學就盯著問他整天做什麼,孩子答不出就懷疑老師沒照顧也沒教,這對孩子的情緒、人際互動和學習都會減分。

上學前90天 孩子爸媽總體檢

 

▓克服分離焦慮
孩子在一個環境中,需要對周遭的人和事物有信任感,才能放輕鬆地探索學習。千萬別在剛搬家或剛添小寶寶等重大變動的時刻開始送他上學;對小小孩來說,同時有太多改變,會讓他脫離熟悉與安全的生活軌道,讓他產生錯誤的聯想,以為爸媽將他送進學校就是不愛他、不陪他了。

爸媽來挑戰!
如果你預計有了小寶寶就要送他上學,更應事前讓他有愉快的「分離」經驗,讓孩子體驗到跟別人相處也很好玩、很安心,時間由短漸長,而且要依約定出現在他身旁,才能為孩子的心理打上一劑預防針。

寶貝來挑戰!
□在家時,即使爸媽不在眼前,也很安心
□去保母家或爸媽上班時能開心說再見
□曾有暫時離開爸媽身邊由他人照顧的經驗,並能不害怕
□跟家人以外的成人相處愉快
□很愉快地期待上學
□曾經去過未來的學校,認識老師

▓自理能力準備
上幼兒園後,吃飯、刷牙、洗手、穿脫衣服、上廁所等,寶寶都得自己動手。如果孩子樣樣都不靈光,會感到挫折,缺乏自信。

爸媽來挑戰!
爸媽平日要先放手讓孩子練習,並教導小步驟與技巧。如:馬桶怎麼用才不會弄髒衣服、小男孩要學習用男廁的尿斗;把穿衣穿鞋當遊戲,耐心等待他自己穿,並誇獎;用漸進的方式調整作息,陪他一起早睡早起15分鐘,再慢慢拉長時間到半小時、1小時,直到養成最理想的習慣。

此外,很多老師發現飲食問題是最常見的困擾,孩子的咀嚼能力、對食物的好惡、使用餐具的能力都會影響他在團體中的表現及參與,需要在家打下基礎。

寶貝來挑戰!
□會自己穿衣服、扣釦子、穿鞋襪
□能坐好吃飯、認真咀嚼,會用湯匙
□會自己倒水或按飲水機
□能自己上廁所、擦屁股、沖水,上完後整理好衣褲
□會自己洗手、擦手,洗手時會自己捲起袖子
□會自己洗臉、擦鼻涕、刷牙
□能準時起床和睡覺
□會收拾玩具

▓人際互動準備
當孩子覺得一個人在家玩很無聊,常吵著要去公園、鄰居或親友家找小朋友玩,就表示他渴望有玩伴;有些孩子甚至想跟哥哥姊姊去上學。

爸媽來挑戰!
不妨先帶他認識一下學校新環境和老師,參觀時,多鼓勵孩子跟老師對話,例如:當孩子問你可不可以去玩玩具時,你就說:「你可以自己問老師喔!」讓孩子自己練習解決問題與親近老師。

剛上學就要和一群小朋友相處,共享一位老師,孩子必須先具備清楚的溝通能力,更要學會輪流、等待、邀請或拒絕玩伴等互動技巧,從小有過團體經驗對即將上學的孩子是很有幫助的。

寶貝來挑戰!
□常跟同齡小朋友玩(如公園或遊戲場所)
□參加過主日學、親子課程等活動
□在遊戲中能和別人合作、分享
□能注意聽別人說話
□他說的話大人聽得懂
□聽得懂別人說的話
□有困難時懂得求助,不會只用哭鬧表達
□會用請、謝謝等禮貌用語

▓遊戲學習準備
在幼兒園中聽故事、說故事或自己翻閱圖畫書是很平常的事,也會嘗試玩各種玩具。如果孩子在家喜歡閱讀、畫畫、遊戲,對學校的活動就不陌生,興趣也會提高。

爸媽來挑戰!
在生活中和孩子玩需要輪流或聽指令的遊戲,可讓他習慣聽老師的指令,學習遵守遊戲規則。至於上學後常用的紙張、蠟筆、彩色筆、剪刀等,都是成長過程鍛鍊小肌肉的工具,平常不妨就讓孩子多嘗試。初入幼兒園不見得要會數字,但如果已經3或4歲,也該有點概念,多安排他當小幫手就能增進理解力,例如:請幫媽媽拿2個紅色夾子。

寶貝來挑戰!
□能安靜坐下來幾分鐘玩一件東西或做一個活動
□能維持一個上午活動的體力,不用小睡片刻
□喜歡畫畫、玩積木、黏土、拼圖
□能抓穩蠟筆、使用安全剪刀
□有溜滑梯、玩球等體能遊戲經驗
□聽得懂簡單指令
□當別人叫他本名時會回應
□喜歡看圖畫書
□能認出紅、黃、藍等主要顏色
□有一些數字概念(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學前教育雜誌6月號)

A炫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徐玲 (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)
  父母把3歲的華華送入幼兒園。但這裡跟家並不一樣,不知道上廁所往那裡走?不知道肚子餓了怎麼辦?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呆在教室裡不讓到外面玩?不知道定下那麼多規矩是為什麼?這些無法解釋的問題令華華心裡感到某種不安、擔心、害怕和驚慌,一些孩子則會出現極端的恐懼,會大哭大吵大鬧地不肯去幼兒園。
  想讓孩子在幼兒園裡開心地度過,父母可以運用一些小的策略,而不是常見的錯誤做法。例如:
  ★上幼兒園前,先告訴寶寶:"你在幼兒園裡開心地玩,當下午放學時,媽媽一定會來接你的",這會讓孩子感到父母親並沒有扔下他不管,他還會回到父母身旁的。

  ★送孩子上學時,如果母親向兒子訴說她對丈夫的種種不滿,而尚未懂事的兒子無法理解這些複雜的問題,在這種處境下去幼兒園,就容易產生焦慮與不安,所以父母一定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,不要讓孩子看到你不高興的樣子,以免讓孩子在幼兒園裡為父母擔心,這可避免孩子因為你的苦惱而加重他的焦慮。

★一些父母因為孩子捨不得他走,但又要趕著上班,只好偷偷地離開幼兒園,這種做法只會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與害怕,因此父母親最好在幼兒園裡安頓好孩子,讓他感到放心,然後再離開。需要提醒的是,如果孩子仍然不讓你離開,你的態度一定要堅決,否則孩子容易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,不利於焦慮的消除。

  ★父母親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路上,叮囑他要聽老師的話,要守紀律,要懂禮貌,唱歌時要大聲,畫畫時要畫大些,這些過高的要求、禁令或者勸告也會使孩子感到無法達到要求而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。

  ★還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,用教室裡好玩的玩具和積木吸引他們,轉移他們的注意力。

  ★如果孩子對母親依賴心理過重,可讓爸爸送孩子上幼兒園。

  如果孩子賴在床上不起,對父母撒謊"我今天肚子痛、頭疼,不想去幼兒園",或者乾脆拿哭鬧作為殺手鑭,不肯讓父母離開家半步。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堅持送他去入園,可以先跟幼兒園的老師聯繫一下,瞭解孩子最近一段時間在學校的狀況,找出他不願意入園的原因。


  幼兒不願意去上學的理由一般有三個:

第一是社交能力弱,有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差,沒有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,除了自己在角落裡玩玩具外,沒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,因此在班上不受歡迎,所以也就不喜歡去幼兒園;

第二是自立能力差,孩子入園之後需要自己學會上廁所,吃飯,穿衣,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未具備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肯定會感到不安;

第三,表現不佳,有的幼兒因為智力較低,學習表現不好,經常遭到老師的批評;有的幼兒好勝心強,特別在意老師的讚揚,一旦老師批評或責備他,他就會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學;有的幼兒則是沒有處理好與其他小朋友的友好關係,常常與小朋友吵架打鬧,因而產生排斥幼兒園的心理。父母親可以對症下藥,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不同的開導,消除他的恐懼症。

A炫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